《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胡继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生物入侵的有关知识。
2、初步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的的合理性,学习掌握文中所用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内在的逻辑顺序及其合理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对象:
(教师边说边出示两幅图片“水葫芦”和“观赏鱼”)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两幅图片:葱翠碧绿的嫩叶丛中,绽放着一朵朵紫色艳丽的水葫芦花;那晶莹透明的水族馆里,一条条五彩斑斓的观赏鱼正在活泼自由地游来游去。同学们,看到这一些,你会与一个恐怖的名词“生物入侵者”画上等号吗?
生齐:不会。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出示课题“生物入侵者”)
二、齐读首段,明确对象:
(生齐读第一段)
师: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1: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生2:还应该补充一点,他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师:请问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说要补充这一点。
生2:因为如果没有造成一定的危害就不是“生物入侵者”。
师:那谁能说说文中的破折号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3:表示补充说明。
师:很好。我们了解了“生物入侵者”的特点,谁能给它下个定义?
生4: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他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移
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师:给事物下定义,要注意三点:一要运用下定义的句式,二要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三语言上还要注意简洁明白。请同学们就以上三点来点评这位同学的回答,并作适当修改。
生5:我觉得这位同学的句式用得对,他用了“……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这个句式。
生6:他也抓住了“生物入侵者”的本质特征,但语言尚欠简洁。我这样修改: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很大危害的“移民”叫做“生物入侵者”。
生7:“移民”一词改成“生物”更明白。所以可改成: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很大危害的生物叫做“生物入侵者”。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生物入侵者”下了准确明白的定义。让我们一起来说一遍。
学生齐讲“生物入侵者”的定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生物入侵者”的定义辨别下列生物是“生物入侵者”吗,并说明理由。
出示:
辨别:下列生物属于“生物入侵者”吗?为什么?
(1)一颗蒲公英种子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落地,并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
(2)山间溪水中的鱼虾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
(3)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随一艘货船“偷渡”到北美大陆后急剧繁衍并堵塞疏水管道。
(4)近年来,原产南美的美丽却凶猛的食人鲳以观赏鱼的身份被引进到某些地区并因此带来霍乱病源。
生8:第一题不是。因为蒲公英种子是借助风迁移的,这是自然途径。
生9:第二题也不是。因为山间溪水中的鱼虾是借助水流迁移的,这是自然途径。
生10:第三题是。因为斑贝是借助一艘货船迁移的,这是非自然途径,而且它到了北美大陆后急剧繁衍并堵塞疏水管道,给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所以斑贝是“生物入侵者”。 生11:第四题也是。因为食人鲳是被引进到某些地区并因此带来霍乱病源,这是非自然途径,而且它带来霍乱病源,给当地人们造成很大危害。所以食人鲳是“生物入侵者”。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
三、速读课文,理清顺序:
师:下面我们速读全文,看看全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知识?你能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吗?
生12:第一段说明“生物入侵者”的概念,第二至四段说明“生物入侵”的危害,第五段说明生物入侵的原因,第六至七段介绍对于“生物入侵者”应持的态度,第八段提出对于生物入侵我们应采取措施。
生13:第五段应是“说明生物入侵的途径”而不是原因。因为文中写到“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这是生物入侵的途径。
师:讲得也有道理。应该说这一段既讲了生物入侵的原因,也是介绍生物入侵的途径。我们再来看看课文这样安排顺序合理吗?
生14:合理。因为我们对于“生物入侵者”比较陌生,所以课文先介绍它的概念;“生物入侵者”的最大特点是危害很大,所以课文接下来就讲它的危害。
生15:我们知道了它的特征和危害后,一定会奇怪,既然有如此巨大的危害,它又是怎样入侵的呢?所以课文紧接着为我们介绍它的入侵途径;了解这一切以后,我们该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什么态度和措施呢?这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以文章结尾写了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和有效措施。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课文先为我们介绍“生物入侵者”的概念,让我们对这一陌生的事物有初步的认识;接着介绍它的危害,进一步引起我们的关注; 紧接着为我们介绍它的入侵途径,探寻生物入侵的原因;最后作者指出面对“生物入侵者”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和有效措施。所以这一顺序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师: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介绍的,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逻辑顺序。
(老师边小结其合理性,边出示文章的顺序:概念——危害——途径——态度——措施逻辑顺序)
四、同桌交流,掌握方法:
出示问题:
学习第三、四段,讨论:
1、“生物入侵者”有什么危害?(请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2、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在相关语句旁作批注)
(学生同桌讨论五分钟)
师:下面请同桌同学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16:第四段开头介绍“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生17(同桌):这句话概括起来讲“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有两点:一是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二是威胁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
生18:第三段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后,堵塞了五大湖的疏水管道,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这一例子,说明生物入侵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生19(同桌):这里还有“列数字”,“数十亿美元”说明危害之大。
生20:这段还举了亚洲天牛和南美红蚂蚁的例子。亚洲天牛的危害是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南美红蚂蚁的危害是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21:第四段中也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后,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说明棕树蛇的入侵给关关岛的物种多样性带来威胁。
(出示“ 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 为同学们提供感性认识。)
师:刚才同学提到斑贝和棕树蛇时都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但这里的数字有什么不同?
生22:“数十亿”是概数,用词准确,具体说明斑贝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大。“11种、9种、2种”是确数,具体说明棕树蛇破坏了关岛地区物种的多样性。
师:讲得很好,在说明文中列数字时要正确合理运用概数或确数。三、四两段还有其它说明方法吗?
生23:文中还用了“打比方”的说明顺序,“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天堂”一词是打比方,文中把五大湖附近的水域比作是斑贝生活的天堂,生动形象地写出五大湖的水域非常适合斑贝生活繁衍。
生24(同桌):“偷渡者”、“入侵者”、“占领”我觉得也是打比方。
生25:不对,这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拟人是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里的“偷渡”、“入侵”和“占领”,作者都赋予入侵生物以人的动作,这是拟人;同时“偷渡者”、“入侵者”两个词又是比喻说法,是把入侵生物比作“偷渡者”、“入侵者”。我们一起来读读文中介绍斑贝的句子,体会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的好处。
生26:这样写,文章语言显得生动活泼。
师:(小结)刚才我们同桌交流学习了课文三四两段,明白了文中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之大。
师:文中其他几段的学习我们采取“自选话题、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
五、自选话题,合作探究:
出示:
请同学们在下列话题中自选内容,自由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探究:
1、你认为对生物入侵者应持怎样的态度?
友情提示:参考课文第7节专家学者们的意见
2、你了解我们沙洋地区的生物入侵及防治情况吗?试与大家交流。
友情提示:借助资料,也可向同学和老师提出援助
3、面对生物入侵者造成的巨大危害,你作为一个中学生有什么建议和行动? )
(学生们自行选择话题,自由组成合作小组展开探究,约5分钟)
师:下面请小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的探究成果。
生27:我们小组选择第一题。我们认为对生物入侵者要持干预态度。因为自然调节过程太漫长,无论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或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都不可估量。
师:选择第一题的小组有别的看法吗。
学生摇头,示意都赞成这个小组的看法。
生28:我们小组选择第二题。我们从查找到的资料中了解到沙洋地区也有生物入侵现象。主要有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等。
师:同学们看到过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福寿螺吗?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看到过,有的说在图片上看到,有的说没看到。
(出示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图片各两幅。让学生们认识它们。学生对此反映强烈。)
生29:我从资料中获知:“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于北美东北部,有极强的繁殖和快速占有空间能力,至去年底调查统计,全市发生“加拿大一枝黄花”面积已达38050亩。人们主要采用人工拔除与除草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生30:我从资料中获知: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福寿螺在1985年从广东引进浙江的,当时主要集中在温州的平阳、瑞安等水网地区,是当地农民作为一种致富项目民间自发引进的;福寿螺的养殖也是用纱框在田里围养的。由于福寿螺煮(炒)熟,乃至加工成罐头后,都有一股异味,不适合国人的口味,因此在1989年以后,温州等地的农民就让福寿螺自生自灭了。由于在我国农田生态系统中没有天敌,福寿螺迅速蔓延,目前已对农作物产生了很大危害,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控制福寿螺的有效措施主要是在卵块上撒生石灰或漂白粉,或喷洒敌百虫,杀死卵子,也可在有福寿螺的稻田喷洒85%“杀螺快”可湿性粉剂;另一措施是捕捉福寿螺作为养鱼、养鸭的饲料。
生31:我在外婆家门口的稻田里看到过图片上的福寿螺和它的粉红色的卵块,当时我不知道这就是福寿螺,听人说这是有害的,我就把它的卵块踩死了。
生32:我从资料中获知:防治水葫芦我们沙洋最成功的做法是:(1)引进了水葫芦的天敌——水葫芦象甲。(2)筛选安全有效的除草剂,并实施“冬前用药”、“两次用药”等化学防治新技术。(3)也使用传统的“打捞法”,采用“河道分类管理”、“春夏两次分步打捞”等技术,并利用“U字形浮式拦草坝”、“塑料浮筒拦草网”等设施,使打捞效率提高了10至20倍。
生33:去年我还经常看见琴桥边上时不时有一大片的水葫芦出现,今年很少看到,即使偶尔有也被环保工人及时打捞了。
(教师借助媒体介绍我们沙洋地区对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的防治情况。)
生34:我们小组讨论的是第三题,面对生物入侵者造成的巨大危害,我们作为中学生不能无动于衷。要留意身边从未见过的生物,要关心本地区的生物入侵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为保护生态、保护自然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师:讲得很好。同学们还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因为时间关系不再讲了,就把这个留为作业。
六、布置作业:
师:就你所研讨的主题写一篇250字左右的说明短文。
师:下面请同学就本堂课的学习作简要小结。
生35: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并初步了解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及其入侵的途径,研讨了对“生物入侵者”应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生36:我还学习了课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生37:我还了解了我们沙洋地区的生物入侵现象。我想学了本文以后,我会时时留心身边的生物。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态、关注自然。